閱讀分享|從早起,開始掌握自己的人生

ShengFen
7 min readJul 23, 2018

--

前言:其實一陣子前就開始萌發了一股想要養成寫文章的習慣,但一直遲遲沒有行動。最終讓我下定決心我至少一定要開始嘗試寫第一篇的原因,是因為看見之前幫我模擬面試的 Ellie 每天工作完後還是會利用時間產出一篇文章,讓我覺得我實在沒有理由不開始 XDDD

於是問題就變成了,到底該寫什麼樣的文章呢?我想到從今年寒假開始,自己也一直努力培養自己閱讀的習慣。所以就決定了我的第一篇文章是分享自己看過的書!因為這是我的第一篇書籍分享兼書摘(希望不會是最後一篇),所以決定從既輕鬆但又真的很困擾我的主題開始(應該也困擾著很多人),就是——『為什麼我們總是起不了床?(點連結可至博客來),作者:古川武士

「早上通常都幾點起床?」

「七點半左右。」

「為什麼選在這個時間起床?」

「如果不在這個時候起床,上班就會遲到。」

這樣的回答乍聽之下可能覺得很稀鬆平常,但其實如果是因為「不起來上班就會遲到」而起床,其實代表著你一天是以「被動」的狀態而開始的(在這邊被動的意思是被迫承受,因外力不得不採取行動)。如果能依照自己的意志,即便只是提早30分鐘起床,就能將被動模式轉換成「主動模式」,積極的展開一天的生活!

“早起是奪回人生主導權的重要習慣。”

「人生的主導權」聽起來好像太炫砲了一點。但其實如果真的能養成「早起」的生活模式,其他跟自制力非常相關的習慣(像是:運動、減肥、學習等)都能順利養成。因為早起習慣的養成牽涉到了非常多個人生活習慣,只要能成功克服這個大魔王,就能開始改變自己生活的節奏。

書中特地舉了三個非常生活化的案例,來向讀者解釋究竟該怎麼逃脫出生活中的惡性循環。因篇幅有限,我就單純放上跟我目前生活型態較為相關的案例。

案例:B小姐是在廣告公司擔任事務性工作的女性。自覺每日上下班的生活有些空虛。回家後的娛樂就是和朋友用社群軟體交流,或是逛在網上,不知不覺就過了兩、三個小時。最後常搞到兩三點才睡,每天都睡眠不足。雖然想過充實的生活,但因為太方便,他對智慧型手機和網路的使用已經上癮,怎麼樣都無法擺脫現在的生活模式。到底,該怎麼做才能過著充實的生活呢?

在這邊先幫大家打一劑強心針與預防針,如果本來是很晚睡晚起的人,千萬不要覺得自己每次早起失敗很羞恥,因為這並不是你太沒毅力了。而是“大腦為了維持安定、安全的狀態,會無意識地排除變化。”

因為如此,如果想要真的養成早起的習慣,大概至少需要花費三個月的時間。

以下是養成早起習慣的技術——「五大基本原則」:

  1. 注意力應該集中在「就寢時間」而非「起床時間」。這句話看起來好像很廢話,但其實有很些人卻總是奢望自己兩點半睡覺但可以七點起床。
  2. 確保擁有充足的睡眠,以免產生睡眠負債。每個人對於睡眠的需求不同,但是大部分人是七個小時左右。假設昨天兩點半睡覺,雖然你今天真的靠著卓越的意志力七點起床了,但是事後可能還是需要利用假日來「還債」。而到時候就會打亂了假日的生活節奏。
  3. 貫徹一次只培養一種習慣的原則。有許多人想要希望自己可以「早起學英文!」或是「早起運動!」。但其實這樣的目標是一起養成「早起」+「學習英文/運動」,兩個習慣。如前面所說,光是要養成一種習慣就已經相當困難。所以還是先養成早起的習慣,再繼續培養運動/學習英文的習慣吧。
  4. 掌握關鍵的改變原則。這個概念就像是只要能精準打中保齡球一號球瓶(最前面的那瓶),便有很大的機會讓球瓶們全倒的概念一樣。有什麼樣的問題,是只要你解決了就有 80% 的可能可以準時就寢呢?
  5. 預設生活中的突發狀況。其實第五點的原理就是「保持彈性」。人的生活總是充滿著意外或突發的行程(像是:突然被要求加班、交際應酬、假日活動等),適當的保持彈性,才不會因為過於追求如時間表般的規律生活而充滿挫折。

如何讓自己的生活模式保有彈性?可以參考以下三種方式。

一、預先規劃「例外模式」。

二、盡量不讓例外模式持續三天以上。

三、預先訂定規則時,最初三週以「睡眠時間」為優先,再來才是「起床時間」。

大家大概都有屬於自己想早起的原因,而這些原因的初心無非是希望讓自己可以有更好、更充實、更健康的生活吧?早起,充其量只是讓我們擁有更理想生活作息的一個手段。早起的最終目標,不只是成功早起而已,而是透過早起建立起好的生活習慣,因而可以過著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生活

STEP 1 “你希望你的生活長什麼樣子呢?”

一下子要大家能夠精確地回答出自己想要的理想日子長怎樣有點困難。所以書中建議了大家可以先從「情緒面」開始著手,思考什麼樣的行為會讓自己產生何種正面/負面的情緒。再來考慮到底希望自己的人生可以增加/減少哪方面的情緒,就能畫出屬於自己的情緒組合圖,再來決定自己的理想生活中(不同的時段,例如:早上/晚上)應該包含哪些行為及活動,最後就能規劃出屬於自己的「理想作息表」。

根據自己所繪製而成的情緒組合圖,規劃並實踐自己的理想生活作息表,還必須再經由自己的經驗做出修正,反覆實踐這些動作之後,就能對於自己的情緒以及心中的理想生活更有感。

正面情緒舉例:

  1. 提早三十分鐘出門。:「從容感」
  2. 在早上擁有可以「閱讀」的時間。:「成長感」
  3. 早晨沐浴在陽光下慢慢散步道公車站。:「舒爽感」
  4. 公車、捷運誤點,我都還來得及!:「餘裕感」
  5. 全公司最早到,我最棒。:「自我肯定」
  6. 睡眠充足,不用喝兩個 shot 的冰拿鐵。:「精神飽滿感」
  7. 提早回家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期待感」
  8. 睡前可以聽音樂。:「放鬆感」

...

理想作息表的制定有幾個重點:

1.暫時不管現在的狀況如何,先畫出理想的狀況。

2.比起急迫的程度,更應以重要的程度為基準。優先安排之前一直因為時間不足而被延後的事情,或是不急迫但對自己很重要,還有對自己很重要但做不到的事情

3.填寫順序先從「就寢時間」及「起床時間」開始,再填上白天、晚上時段的使用方式(依照自己認定的重要性),最後填上上、下班時間。

4.驗證你的理想作息表,是否真的是你的理想生活。

以前面的(對網路及手機使用上癮的)案例B女的理想作息表作為舉例。B女心中的理想作息表的情緒主題有「成長感」與「舒爽感」,

STEP 2“你目前的生活是什麼樣子?”

畫出理想作息表之後,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現實中的生活到底是什麼樣子。再將之與自己的理想生活作息表比較,看看是否有差異很大的部分,像是下圖。

B小姐理想/現實作息表

這裡可以發現 B 女現實和理想中最主要的差距在於應提早起床一小時,並戒除晚上看電視、上網、滑手機的習慣。這裡的重點在於前面所提過的「一次培養一個習慣」,所以如果 B 女最初的目標是希望可以戒除手機、網路,如果可以先做到這一點,就能暫時先別管理想的就寢時間與起床時間。

STEP 3“設定例外模式”

STEP 4“循序漸進,慢慢開始改變自己”:

為了消除理想與現實中的落差,第一步就是要嚴守「第一號球瓶」,讓就寢時間提早。就算還沒能達到最理想的狀態也沒關係,只要能循序漸進慢慢進步一點,就會開始正面循環!以 B 女來說,就是「只要回家後不要立刻打開電視就行了!」

而書中也說明了,培養早起的習慣至少大約需要三個月的時間,大概會經過四個時期。

培養早起習慣的四個階段

My takeway_

其實這本書一直在表達一個觀念「早起只是一個手段,最重要的是你想要過著怎麼樣的生活」。就像是 Golden Circle 的概念,凡事應該要從你的 why 開始出發,再來才去思考你的 what 跟 How。以前並沒有太多機會(或者自己認為不重要)去思考到底自己理想中的生活是什麼樣子,而是過著一些被 deadline 追著跑的生活,被外在的壓力驅動而不是自己的內在動力推著前進,所以充滿很多壓力跟對自己很多事情做的不夠好而感到失望。趁這個機會,也很希望大家可以好好想想到底自己的理想生活是什麼樣子,或許也是一個改變自己生活的開始(就算還沒能學會早起也沒關係,畢竟先一次培養一個習慣就好嘛!)

--

--

Responses (1)